好莱坞电影的“耀眼光芒”,在这个4月,变得有些黯淡。
一部是《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》。
照明娱乐公司与任天堂影业合作,在北美上映后,一路高唱凯歌。
目前票房已突破5亿美元,有望拿到10亿美元票房,刷新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。
然而这部电影,在内地同步上映至今,票房只是勉强突破了1亿。
另一部,是《龙与地下城:侠盗荣耀》。
游改电影,国外口碑不错,豆瓣上也拿下7.7分。
但在院线市场,却反应平淡。
目前上映超过半个月,累积票房仅有7222万元,想过亿都难。
对比此片,目前在全球已经取得的1.35亿美元票房,其在内地的成绩,也令人大跌眼镜。
不只是这个4月,好莱坞电影的颓势,其实从去年年末就已开始。
詹姆斯·卡梅隆执导的《阿凡达:水之道》,在全球狂收23.16亿美元票房,轻松挤进世界影史票房榜前三。
但在去年12月16日,同步内地上映后,在同期完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,票房也只有16.97亿元,算不上多出色。
而这个成绩,已经是2019年《复联4》后,好莱坞电影表现最好的一部。
像《黑豹2》和《蚁人与黄蜂女:量子狂潮》,坐拥大批漫威迷,上映后票房,却只有1.06亿和2.72亿。
DC的《雷霆沙赞!众神之怒》更是惨不忍睹。
上映1个月票房仅有4121万,且豆瓣评分5.6,收获一片差评。
其他电影则更不值一提。
哥伦比亚影业科幻片《逃出白垩纪》上映半个月票房仅640万;
恐怖片《梅根》票房2235万;
曾几何时,好莱坞电影被称为“好莱虎”。
市场效应太猛,逼得咱们这边启动了“国产保护月”。
然而,从这两年的表现来看,好莱坞电影似乎没有以前那么“可怕”了。
其对内地市场的影响,也越来越小,更不用提意识形态的输入和“文化侵略”这些话题了。
有人说,好莱坞电影不好看了;
也有人说,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套路化,越来越没诚意了。
在皮哥看来,这些看法,还是太过于表面。
如果我们注意观察,其实好莱坞电影,在中国的发展,经历了三个阶段。
而经历了这一番风起云涌之后,好莱坞电影终在另一条路上,越走越远。
第一阶段:“十部电影”阶段
“好莱坞大片”的引进,是伴随着90年代内地电影市场的开放,而开始的。
此前我们内地的电影行业,走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。
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,这种模式下的中国电影,在70年代末,曾经达到一个高峰。
1979年全国的观影人次,一度达到293亿的惊人纪录。
然而进入80年代后,随着电视机的普及,人民群众在精神需求上,有了更多的选择,电影院的上座率,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。
进入90年代后,全国院线的观影人次,更是呈现“雪崩式”下滑的趋势。
1991年还有144亿人次;1992年下滑到105亿人次,1993年竟缩水至42亿人次。
显然,当时的内地院线市场,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。
于是广电部在1993年1月5日发布了《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,取消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。
从之前的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的方式,改由电影制片厂,直接面向电影市场发行放映。
在此新的《意见》指导下,“好莱坞大片”也迎来内地市场开放的曙光。
此前能够在内地上映的进口电影,都是由中影向国外公司买断发行放映权的电影,平均价格限定在每部2万美元左右。
这个价格能买到的,都是那些已经上映了很久的旧片,或粗制滥造的烂片。
《意见》发布之后,当时每年允许中影以票房分账的方式,引进10部“三观正”的国外电影。
首部引进大片,就是由福伯主演的《亡命天涯》。
这部制作成本4400万美元的动作片,早于1993年8月6日在北美上映,拿下1.84亿美元,全球3.69亿美元的优秀成绩。
经历种种波折之后,《亡命天涯》于1994年11月12日登陆内地院线。
但电影仅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郑州、重庆、广州这6个城市放映,为期1周,观影人次却已经达到139万,收获票房1127万元。
可见好莱坞电影的票房潜力有多大。
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,第2部分账电影《红番区》的引进就变得顺利得多。
且这部电影是由成龙主演,面对的阻力也要小一些。
《红番区》于1995年1月21日在香港上映,29日就登陆内地,几乎等于同步引进,在全国院线拿下9500万元票房,令人瞩目。
真正的票房爆款,也在1995年出现。
就是“卡神”詹姆斯·卡梅隆和阿诺·施瓦辛格,第3次合作的《真实的谎言》。
该片其实早于《红番区》在1994年7月15日已经在美国上映。
但在内地上映的时间是1995年4月20日,延后了9个多月。
卡神的制作一向大手笔。
《真实的谎言》的成本高达1.15亿美元,在北美的票房却只有1.46亿美元,成绩并不是太理想。
但我们内地观众从未见过如此高水平的动作大片,因此影片极受欢迎。
影片以当时20元以内的票价水平,竟然拿下1.03亿元的惊人成绩,成为当年票房冠军。
自此,好莱坞引进大片就有了“好莱虎”的说法。
从90年代开始,许多优秀的商业大片,来到内地,都能够取得突出的票房成绩。
特别是卡神执导的电影。
继《真实的谎言》之后,1998年上映的《泰坦尼克号》,票房更达到3.6亿元。
且在内地重映了2次,累计票房13.56亿元。
还有2010年上映的《阿凡达》。
不仅拿下史无前例的17.15亿元票房,且成功带起了一波3D电影革命。
令内地影院数量迎来爆发性增长,其影响延续至今。
去年《阿凡达:水之道》能够在年底突然空降,卡神在内地的巨大影响力功不可没。
第二阶段:“双雄一巨头”阶段
《泰坦尼克号》是好莱坞电影的一张名片。
在其后的20多年里,每部好莱坞电影在内地的上映,都能够引发一波观影热潮。
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影对引进电影的严格把关和精挑细选;
一方面也是因为内地观众对优秀商业电影的渴求。
2001年8月10日,迈克尔·贝执导的二战片《珍珠港》登陆内地。
这部电影在北美遭遇口碑票房双失败。
但到了内地,却受到观众欢迎。
不仅以1.05亿元票房成为票房冠军,其在豆瓣上至今仍保持8.0的高分。
2007年7月11日,迈克尔·贝又带着《变形金刚》卷土重来。
这次又拿下2.69亿元票房,再次成为票房冠军。
且内地观众,对这个IP似乎情有独钟。
2011年的《变形金刚3》和2014年的《变形金刚4》,亦分别以10.95亿元和19.76亿元票房,占据年度第一。
再说与迈克尔·贝齐名的罗兰·艾默里奇,被称为“最会摧毁地球的人”。
其1996年的爆款《独立日》虽未能引进,在2009年推出的《2012》却得到同步上映的机会。
这部电影在11月13日一路披荆斩棘,轻松拿下4.66亿元票房,亦成为当年票房榜首位。
除了这些现象级电影之外,一些经典IP也深受大众欢迎。
其在内地培养的观众群亦不容小视。
比如《速度与激情》系列,从第4部开始便得以引进内地。
其成绩最好的第7部和第8部,分别拿下24.23亿元和26.7亿元票房。
就连外传《特别行动》也有14.34亿元的票房进账。
当然,表现最好的还是漫威宇宙的系列电影。
自从2008年的《钢铁侠》以来,每部作品都在内地培养一批影迷。
期间更是以开发“特供版”的形式,推出过像《钢铁侠3》这样与内地公司深入合作的作品。
漫威宇宙的重头戏《复仇者联盟》系列,更是在内地收割票房的利器。
2018年的《复仇者联盟3:无限战争》以23.9亿元票房傲视群雄;
2019年的《复仇者联盟4:终局之战》更以42.5亿元的票房成绩,创下引进片的票房纪录,且一直保持至今。
但《复仇者联盟4》的成功,现在看来更像是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内地最后的辉煌。、
第三阶段:“灵药失效”和“追更断层”阶段
此后的4年时间里,由于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,全世界电影行业都遭到重创。
而首头其冲的好莱坞电影,也逐渐失去了其在内地的市场影响力。
2020年的科幻片《信条》。
上映前由于克里斯托弗·诺兰导演在内地的影响力,而受到关注。
但因其自身质量问题,上映后热度很快降低,最终的票房成绩也仅有4.56亿元,令所有人都感到失望。
同年上映的《神奇女侠1984》,顶着DC宇宙最强女神的光环。
于年底上映后,票房涨势疲软,仅收获1.67亿元票房,与其前作的6.1亿元票房亦相去甚远。
同为超级英雄电影,DC宇宙电影与漫威宇宙相比,在内地的影响力差距巨大。
如《雷霆沙赞》系列。
2019年的首部作品内地票房还有2.94亿元,而今年上映的《雷霆沙赞!众神之怒》上映后遭遇差评一片,豆瓣评分只有5.6,票房也只有4120万元。
DC电影票房起不来,漫威那边的景况也大不如前。
由于第4阶段的《黑寡妇》、《永恒族》、《蜘蛛侠:英雄无归》、《奇异博士2》和《雷神4》等片都未能引进。
导致内地观众对漫威电影的“追更”出现了断层,这种“文化供给”的中断同样影响了票房。
于今年2月份上映的《黑豹2》,票房只有1.06亿元,与其前作6.62亿元的票房比较明显缩水了。
而2月17日上映的《蚁人与黄蜂女:量子狂潮》则因受到口碑拖累,票房也只有2.72亿元,远不如前两集的6.7亿元和8.31亿元票房。
这4年来引进的大片中,也只有《哥斯拉大战金刚》、《速度与激情9》、《侏罗纪世界3》和《阿凡达:水之道》这几部电影的票房成绩,能够达到10亿元以上。
与之前轻松上20亿的那些电影比较,待遇已经大不如前,昔日的票房灵药,也已相继失效。
这一阶段的好莱坞电影,用很多网友的话说,就是:“好莱坞电影不好看了!”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于:好莱坞电影的技术优势,早已不复存在。
而在故事层面,亦不占优的形势下,其意识形态和文化输出,也已经过时了。
这也是导致好莱坞电影在内地影响力,日渐降低的原因。
这些年随着电影全球化进程的加快,内地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,这种技术层面和编剧水平的差距,正在逐渐缩小。
以今年春节档的科幻大片《流浪地球2》为例。
其特效镜头多达6000个,服装道具制作了95000件,已经达到好莱坞工业电影的制作水平。
抗美援朝战争大片《长津湖》和《水门桥》,制作成本高达13亿元。
电影由陈凯歌、徐克、林超贤三位导演合作执导,动用群众演员超过7万人次,其剧本打磨了5年。
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,就是分别拿下57.75亿元和40.67亿元票房的两部优秀作品。
除了这些高成本大片之外,像《你好!李焕英》、《唐人街探案3》、《满江红》这些喜剧电影,也同样因故事受到观众喜爱,拿到很好的票房成绩。
相比之下,自从2009年的《阿凡达》之后,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水平一直没有明显的进步,依然停留在原地不动。
此消彼长之下,差距一点点地缩小,当肉眼已经看不出优劣差别时,好莱坞电影的技术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故事创作方面,好莱坞各大电影巨头依靠强大的编剧团队,曾经打造出一部部风靡全球的经典作品。
本来全世界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民族,从宗教信仰、生活习惯到意识形态,都存在难以逾越的文化隔阂。
但好莱坞电影,以其宣扬个人理想的普世价值观,一定程度上抹平了这种隔阂。
由于这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,得到了包括中国内地观众在内的全世界观众的认同,使好莱坞大片得以输出到世界的每个角落。
而那些经营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的电影IP,也是成熟的电影工业背景下,打造的流水线作品。
像《007》系列作品多达25集;
《星球大战》系列正传、外传和电视剧,亦在不断开发;
《侏罗纪公园》系列,《终结者》系列;《异形》系列,《碟中谍》系列等也都有多部续作,在我们内地都拥有大量粉丝。
迪士尼漫威影业打造的漫威宇宙电影,延续至今长达25年之久。
其前3阶段,共推出23部电影,合称为《无限传奇》,热度持续了整整11年之久。
但在《复仇者联盟4》之后,随着超英电影的剩余价值被榨干,多重平权意识的抬头。
好莱坞电影赖以生存的普世价值和文化意识,也一步步被带偏。
如今的主流商业片中,往往不管剧情本身是否合理,强行加入许多非裔、亚裔、拉丁裔角色。
这些“政治正确”的骚操作能够得到美国观众的认同,却不能使全世界观众都接受。
如今年即将上映的迪士尼电影《小美人鱼》,就因将女主角小美人鱼爱丽儿换成留着脏辫的黑人女孩,而受到全网质疑。
这些选角的争议,不仅影响了电影的观感,也使部分难以接受改变的观众,失去对电影的兴趣,伤害的还是电影本身。
反观近几年上映的国产电影,由于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,刺激了创作者在剧本创作上的用心。
那些能够拿到好票房的电影,无一不是剧本质量优秀的作品。
比如2018年的故事片《我不是药神》。
本是低成本作品,因其观众口碑的发酵,最终拿下31亿元的高票房。
与好莱坞电影相比,国产电影由于不存在文化隔阂,本就具备先天优势。
如今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低,对国产电影的喜爱值又日渐增高。
此消彼长之下,好莱坞电影便与我们渐行渐远,这是无法轻易扭转的趋势。
巨头漫威DC救不了它,大导演“卡梅隆”们,也救不了它,巨星“汤姆克鲁斯”们,更救不了它。
因此,我们会感觉“好莱坞不好看”了,不再那么喜欢了,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。
今年国内院线迎来全面复苏。
不仅国产片纷纷定档,引进片也不甘落后,光是这个4月份就有20多部电影定档。
虽然开年的《黑豹2》、《蚁人与黄蜂女:量子狂潮》、《超级马力欧大电影》等片都没能带动观影热潮。
未来还有多部大片将要引进,好莱坞大片收复市场的机会依然存在。
皮哥比较期待的是《速度与激情10》、《变形金刚:超能勇士崛起》、《夺宝奇兵5》、《碟中谍7:致命清算(上)》等硬核大片。
希望这些电影能够保持系列电影应有的水平,延续其好口碑,在内地拿到好的票房成绩。
我们也希望未来的好莱坞电影,能够抛弃那些“政治正确”一套。
将重心放在剧本的创作上,打造出真正优秀的作品。
保住“好莱坞大片”这块金字招牌。